□金宇
7月16日晚,平顶山市联合调查组再次就“鲁山县花费715万元修建牛郎织女雕塑”一事发布情况通报称,2023年9月8日,由平顶山市纪委监委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鲁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写出深刻检查;对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鲁山县分管副县长给予诫勉谈话处理。2025年2月18日,与事件相关多人已获刑。
从通报内容看,牛郎织女雕塑背后果然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经聘请第三方工程咨询公司对该项目进行重新核算,核定结算造价为2071949.29元”,说明花费715万元建造的雕塑,竟然有500多万元都属于猫腻,实在让公众大吃一惊。
但更让人不解的是,早在2023年8月,鲁山县联合调查组就发布通报称,会对社会关注的牛郎织女雕塑项目设计、工程造价、招标流程等问题进行全面审查。当时不少媒体评论都认为,这座引发众议乃至众怒的雕塑背后到底有没有猫腻,相信不久就会真相大白。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个“不久”,一等就是整整两年。
那么,调查的难点、堵点到底在哪里?这个两年前就暴露出不少明显问题的雕塑项目,何以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来调查?
展开剩余59%就在今年7月10日,有市民向有关部门追问牛郎织女雕塑事件的调查结果,却被告知“调查审查正在进行”。该市民不解,“这事都快两年了,咋还没调查结果。是真没有结果,还是调查结果不愿意公开?”此后,有媒体先后联系了鲁山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政府办,均未获回应。
短短几天的功夫,一篇详细的情况通报就出炉了,那么,这到底是有关部门早就有了调查结论,只是出于某种顾虑迟迟未发,还是因为感受到舆论和媒体的压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发布了通报?其实,调查越是公开、公正、透明,就越能解开公众的疑惑,在最短时间内平息舆论的风波。而行动越是迟缓、犹豫,越有可能让相关工作陷入被动。
当然,比起调查的“不及时”问题,公众更关心的是,既然牛郎织女雕塑已经暴露出当地在公共资金项目的预算和执行上存在的漏洞,那么如今这些漏洞是否已经被及时弥补,相关制度又是否得到了完善和改进?
事实上,2022年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勤俭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通知》就明确,要严格预算管理。其中就要求加强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估,将绩效管理实质嵌入到预算管理中,通过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节约行政成本、硬化责任约束,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那么,鲁山这座雕塑的建设预算,当时有没有被纳入全过程绩效管理?如果当时没有,之后上马的项目,又是否能严格按照通知的精神加以监管?
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强调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要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但一些花费巨资的“形象工程”依然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牛郎织女雕塑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希望当地真能如通报中所言,“以此为鉴,举一反三,抓好源头管理和日常监管,坚决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作者系资深媒体评论员)配资开户知识网
发布于:广东省九龙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